四平市制药厂成长史

发布时间:2024-10-01

四平市制药厂

  1958年7月1日建立四平市中西制药厂,1960年3月1日改为四平市制药厂。该厂位于四平市新光路12号。1992年,全厂有职工1071人,厂长杨照明;厂区占地面积19541.1平方米,厂房建筑面积17257.2平方米,生产设备251台(套),固定资产原值1018万元;生产剂型有蜜丸、片剂、冲剂、胶囊、口服液、散剂、酒剂、人工牛黄8个剂型。品种有参花晶、北芪晶、心舒乐、麻杏止咳片、大活络丹、河车大造丸、小儿热速清、血栓心脉宁等154个,工业总产值2944万元,利税296.9万元。   

四平市制药厂建厂后到70年代中期,发展比较缓慢。1978年以后,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、方针指引下,在省劳动模范、厂长杨照明带领下,全厂职工积极改革,开拓进取,到1992年已经把这个厂建设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的中型制药企业。   技术改造,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。建厂初期,只有150平方米的厂房,没有成型生产设备。粉碎药材靠的是两头毛驴拉碾子,炼蜜、搅拌靠几口大锅、大盆,蜜丸用手搓,完全是手工操作。1961年以后,陆续新建、扩建了生产厂房,增添了粉碎机、煮料罐、化蜜罐、贮液罐、提取罐、搪瓷罐、减压浓缩罐、回流浓缩罐、混粉机、混合机、空压机、切丸机等生产设备,到1978年厂房面积扩大到4300平方米,比1965年增加0.85倍,生产设备增加到50台(套),主要生产工序基本上实现了生产半机械化。197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40万元,比1965年增加3.97倍;利税达到37.4万元,比1965年增加2.65倍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进一步加强了技术改造,1986年投资365万元,新建2415平方米的制剂大楼,1987年投资180万元,对全厂供热系统进行了改造,改造后的锅炉上煤、调温、出渣等均由微机控制,是一个先进的全自动供热系统,供气量达到9.6吨/时,比改造前提高2.1倍。同时还增添了比较先进的生产设备,1986年后,从意大利引进2000型胶囊填充机、C61型铝塑包装机、TR86型液体自动灌装生产线,到1992年生产厂房面积达到17257.2平方米,比1978年增加3倍;生产设备达到251台(套),(其中:国内先进水平的有28台,国际先进水平的有3台),比1978年增加4.02倍,提高了生产水平。199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944万元,比1978年增加7.66倍;利税达到296.9万元,比1978年增加6.94倍。   

强化技术队伍,积极研制开发新产品。四平市制药厂建厂初期技术力量比较薄弱,有技术人员2人,占职工总数的1.5%。1961年以后,随着职工队伍的扩大,技术力量不断增加,到1978年技术人员增加到7人,占职工总数的2.4%。进入80年代,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大潮中,厂长杨照明认识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,对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意义,因此他作出决策,陆续接收大学毕业生,招聘技术人材,强化了技术队伍。到1992年技术人员增加到129人(其中:高级工程师5人,工程师25人,助理工程师44人,技术员55人),占职工总数的12%,比1978年提高9.6个百分点。1966~1992年,依靠本身技术力量先后研制出参花晶、北芪晶、麻杏止咳片、追风活血片、人参花精、胃痛片6个新品种;1978年以后,该厂在改革、开放、搞活政策指导下,与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、沈阳药学院、上海中医学院、中国中医学院等大专院校、科研单位,联合研制开发新产品,到1992年,陆续研制出心舒乐、人参灵芝精、参益精、超力雄精、血栓心脉宁、小儿热速清6个新品种。这12个科研新品种先后投入生产,到1992年累计产量3137.7吨,占该厂全部累计产量的31.3%;累计产值5948.1万元,占该厂全部累计产值的28.7%;累计利税882.3万元,占该厂全部累计利税的32.1%。   产品质量迅速提高,畅销国内外。四平市制药厂认真地吸取了建厂初期曾有过质量问题的教训,深刻地认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。厂领导班子十分重视产品质量,并切实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管理。1980年,该厂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,各生产车间建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,1981年在厂内建立了质量检查科,各生产车间配备了专职质量检查员,建立健全了9项47条质量管理规章制度,各生产工序严格地把了质量关,做到了不合格的原料不投料,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转下道工序,产品不合格不出厂,使产品质量迅速提高。1992年一次合格率达到100%,与1980年持平;主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100%,比1980年提高2个百分点;优级品率达到100%,比1980年提高8.5个百分点。四平市制药厂按照《吉林省优质产品评审奖励试行办法》规定的优质产品条件,积极地开展了创优质产品活动,取得了可喜的成果。参花晶:1980、1984年两次被评为省优质产品,1985、1990年两次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。北芪晶:1982、1985、1988年三次被评为省优质产品。心舒乐:1984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。麻杏止咳片:1985、1988年两次被评为省优质产品。牛黄解毒片:1986、1990年两次被评为省优质产品。追风活血片:1987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。该厂按照省经济委员会转发国家经委《关于大力发展名牌优质产品的通知》的要求,优先安排获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的生产,保证原材料、燃料动力和资金的供应,使优质产品产值、利税大幅度增长。1992年优质产品产值达到1867.4万元,占该厂全部产值的63.4%,比1980年提高30.6个百分点;利税达到149.3万元,占该厂全部利税的50.3%,比1980年提高13.8个百分点。四平市制药厂产品质量好,疗效高,除畅销国内各地外,其中的参花晶、北芪晶、麻杏止咳片、河车大造丸、胃痛片、肝得灵、活血片、清热止咳片、超力雄精等品种还远销美国、英国、意大利、德国、日本、新加坡、俄罗斯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,深受国外用户和患者的欢迎。1973~1992年累计出口519.2吨,出口额(人民币)1511.9万元。   

四平市制药厂自1958年建厂到1992年累计创工业总产值23581.4万元,累计创利税3027.8万元,是固定资产投资的2.97倍,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,为人民健康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先后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。   

四平市制药厂获得的荣誉:   

1982年2月、1983年3月,在1981、1982年为四化立功竟赛中荣获中共四平地委、四平地区行署特等功。   1982年7月1日,中共四平市制药厂总支部委员会被中共四平市委评为1982年度先进党总支。   

1983年3月,被中共四平地委、四平地区行署评为四平地区职工技术协作先进集体。   

1983年4月,在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被中共四平市委、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。   

1984年2月、1986年4月,被中共四平市委、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。   

1985年3月、1986年3月,在1984、1985年目标管理分档立功竞赛中荣获四平市人民政府一等功。   

1986年1月,被四平市人民政府评为1985年度技术进步工作先进集体。   1986年,被中共四平市委、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。   

1986年,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省预备级企业。   

1987年,荣获四平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销售工作成绩显著奖状。   

1987年2月,被省医药管理局评为吉林省医药行业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。   

1987年7月、12月,被四平市人民政府评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先进集体、节约用水先进单位。   

1987年10月,被省计经委评为设备管理先进单位。   

1987年,被四平市人民政府评为清洁文明工厂。   

1988年2月,在1987年度企业经营责任制试点工作中荣获四平市人民政府特等功。   

1988年4月,被省医药管理局评为吉林省医药物资供应系统先进单位。   

1988年5月,荣获中共四平市委、市人民政府1987年“双增双节”立功竞赛一等功。   

1989年4月,被四平市第三届先进集体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授予模范单位称号。   

1990年,被四平市人民政府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。   

1991年1月,被四平市人民政府评为“七五”期间技术进步先进企业。   

1992年2月,被省计经委评为1991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。   

1992年4月,在1991年“夺三杯、创十手”劳动竞赛中,被四平市人民政府授予品种优胜杯单位。   

1993年1月,被省学吉化领导小组评为学吉化先进单位。   

厂长杨照明获得的荣誉:   

1983年,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省劳动模范。   

1986年,被省人民政府评为“六五”期间省劳动模范。   

1987年,荣获四平市十佳青年厂长称号;同年,荣获吉林省医药系统两个文明建设标兵称号。   

1987、1988、1991、1992年荣获四平市承包经营特等功。   

1988年,荣获四平市改革新星、吉林省优秀青年厂长称号。   

1990年,荣获吉林省思想政治工作标兵称号。   

获奖的产品:   

参益精:1987年被四平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新产品。   

小儿热速清:1991年荣获首都名医荐药活动良药杯银奖;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省优秀新产品。  

 四平市制药厂将进一步发挥技术和产品的优势,实行多种功能配套发展,壮大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,把该厂建设成为药品生产出口基地,为国家多做贡献。1993年10月10日,四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(简称中化集团,下同)本着平等、自愿、互利、互惠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,决定将四平市制药厂划归中化集团管理。四平市制药厂划归中化集团管理后,实行股份制,更名为中化四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。中化集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立足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,在企业技术改造、设备更新、产品更新换代和升级换代、引进外资等方面给企业以支持;并将利用中化集团国内外的渠道,将企业建成药品生产出口基地,促进工厂迅速发展。